当前位置: 首页>>工作动态
工作动态
“墅”榜样丨李亚峰:做数字赋能探索者
时间:2024-10-22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先锋引领·“墅”榜样

奋斗新征程,需要榜样召唤。爱岗敬业、业务精尖的检察工匠,政治过硬、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,无私奉献、团结奋进的优秀团队。拱墅检察特推出“墅”榜样专栏,用鲜活的榜样、身边的典型,展现新拱墅检察的新担当、新作为。

今天推出的是荣获杭州市检察机关第三届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“检护法治”专场二等奖团队和团队讲述人李亚峰的讲“数”。

李亚峰

拱墅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

杭州市检察机关第三届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“检护法治”专场二等奖团队 讲述人

做数字赋能探索者

于我而言,本次模型竞赛是数字探索和学习的必经之路,也是一次成长之旅。感谢院领导的支持和模型团队同事的全程帮助,从模型思路初创到研判规则成型,从模型数据搭建到现场汇报展示,每一步都凝结着大家的心血。四年的从检之路,恰逢数字检察蓬勃发展,多次参加数字建模比赛,使自己从零基础的“小白”,成长到可以熟练使用平台跑线索、找数据、建模型,在不断试错、学习和探索中感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建模奥秘。

初探,顺应改革趋势

数字检察为检察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,已成为提升监督质量、提高监督效率的重要手段。最初接触数字检察工作并成为专班成员,更多的是一种好奇,以及青年检察干警的本领恐慌。囿于并不专业的计算机能力,不熟悉的建模流程,我将如何迈好第一步?所以前期的工作,主要精力放在大数据模型的学习,期间查阅了数百个数字办案案例指引,逐渐打开数字建模的思路,为后续的工作做好思想基础。同时在省院建模平台中,开始尝试通过已有模型开展建模工作,熟悉数字建模流程,为后续的工作打好技术基础。

钻研,把握发展大势

数字检察应赋能案件办理,促进系统治理。在办案和学习中,我一边努力通过实践运用数字规则,由点到面、由个案到类案,一边通过对案例指引的学习,明确建模流程、数字研判规则的建立。在先后参加的我院和市院的数字建模大赛中,我逐渐熟悉了建模比赛的要求。在建模过程中,我曾尝试从一个新奇的个案去构建模型,但发现无法实现类案监督效果;也尝试从一批类似案件的规律去构建模型,但发现诸多数据难以获取。在不断的尝试中,我总结出最有效的建模是要发现类案的规律去构建数字研判规则,并且要确保数据的易获取性,重在可推广、可复制、能共享,明确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模型,实现监督效果。

突破,培育创新优势

模型构建,主要是要用好内部数据,挖掘检察数据潜能,激活并利用好数据价值。经过前期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,在本次涉黄类案件串并案法律监督模型的构建中,我和团队着眼于数据的易获取性和模型的易推广性,从涉黄案件办案的症结入手,针对涉案人员真实身份与网络身份无法关联的问题,致力于通过检察业务系统的已有数据,构建涉黄类案件涉案社交帐号及支付账号的“专题数据库”,再通过相同账号的案件串并、证据聚合,实现涉案人员身份的查实。该模型数据获取便捷、业务规则简单,却能够实现较大成效。期间通过数据申请,在建模平台开展建模搭建,实现数据碰撞和线索发现。

成绩可喜,但这次模型竞赛却远不是我对数字检察工作探索的终点,而是迈向更高要求赛道的起点。随着法律监督模型日益丰富,新的模型构建难度已越来越大,但是在办案中用心去发现,不断学习和创新,尝试把问题通过数字建模方式去解决,最终会有新的收获。

数字检察是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的新质生产力,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是驱动检察监督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,我们将继续打造更高效、更优质的监督模型,以“数字创新”推动检察高质效履职办案加“数”前行。

版权所有: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检察院
工信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 技术支持:正义网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