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9月,小何接到老乡的电话,询问能否托关系帮小孩来杭州读书。
“小何,你儿子在杭州读书,你帮老哥问问看,花点钱也没关系。”
小何是一个“热心肠”,既然朋友都来求助了,自己也“抹不开面子”,还帮朋友动起了“走后门”的歪脑筋。他想到孩子学校有一个比较“活络”的老师潘某。没承想潘某竟然一口答应。
“我之前已经帮我老婆发小的孩子‘弄’进来了,‘借读费’35万,我肯定帮你搞定。”
小何和朋友商量后觉得太贵,有些犹豫。但潘某极力劝诱。
“外地生的名额不多,要靠面子,要读就赶紧敲定。”
“都是为了孩子,这个投资只赚不赔。”
“我可以帮忙改小孩简历,保准能进。”
在潘某信誓旦旦的承诺和希望孩子赶紧在杭州有学上的迫切心理下,小何与学生家长同意后,便由小何先行垫付“借读费”35万元。